問:電子貨幣依種類不同,各有其屬性吧?
答:的確如此。基本宗旨是低成本。只要處理費用能壓縮至低得離譜的境界,再小的消費金額(包括元以下的單位),人們也願意使用電子貨幣來付款。
以耐久性角度來看,電子貨幣有著紙幣無可比擬的優勢。只是先前提到的網路型電子貨幣,必須考慮到電腦當機的可能性。最好的解決方式,是限制個人電腦轉帳金額,在安全範圍之內。
一旦錢幣電子化,那個人曾經在何時的那個地方花過多少錢的所有資料,全部變得無所遁形。屆時一定會有不少的消費者,著眼於個人隱私而提出抗議。希望電子貨幣能夠同現金一樣有匿名性。一體兩面,『匿名』往往代表犯罪追查的不易性。類似此種爭議性話題,最佳方式是交由社會大眾全體決定。
未雨綢繆!隨著電子貨幣的普遍,高信賴度是最重要的關鍵。如何判定真偽?怎樣防止不法使用?是否可以提防複製?再者,萬一要是發行電子貨幣的業者,公司本身倒閉破產時,其所經手的龐大現金,應如何處理?
相對於紙幣能夠憑藉高超印刷技術來防止偽鈔的印製,電子貨幣只能依賴程式設計師的軟體功力,靈思巧手地布置加密防線。一旦電子貨幣披上黃袍,晉身至與一般通貨相等的地位,為取得社會大眾信賴,其加密的周嚴程度、技術的客觀與否,是否應攤在陽光下,以公器的角度,供各界拿放大鏡審視?
問:業者如有關門大吉的情形出現,如何保障使用者的權益呢?
答:關於此點,美國財政部的回答倒是有些出乎意料之外。認為電子貨幣無法適用於存戶保險制度,消費者只能自求多福,與業者簽訂契約時,小心翼翼地慎選服務項目及範圍。亦即是保守地訂定安全限定額。
問:稍微轉變一下話題,以廣受金融機關之間相互採用的電子資金交易(Electronic Fund Transaction; EFT),與即將粉墨登場的電子貨幣,兩者之間有何互動關係嗎?
答:單純地將數種不同的貨幣,看成一個金字塔,或許比較容易瞭解相互之間的差異。
最頂端是中央銀行的準備金。這一層的作用是中央銀行與地方銀行之間的資金往來。是所有貨幣體制的根基,兼國家金融實力指標。
第二層為一般地方銀行。其角色為提供一般居民所使用的貨幣。這些銀行最常見的作法,是隨著中央銀行的利率高低做調節。可以說是一個國家經濟安定的基石。
往下一層則是金融機構之間電子貨幣往來的專用網路。大家熟知的信用卡業務也涵蓋在其中。
金字塔的第四層便是本文所探討的卡片及網路型電子貨幣了!以網際網路為主幹線,呈現蜘蛛網狀,四通八達地將電子貨幣、地方銀行和中央銀行串連起來。不仔細研究,這一層似乎只有三者參與。明眼人便可體會,電子貨幣所涵蓋的用戶,可以等於今天市面上所有的商店間數,加上地球上全部人口的總數。說它接近數學理論的『無限大值』也不過份。
如果一般銀行相繼輸誠,願意採行電子貨幣制度,則金融通貨的供應鏈隨即成熟。形成『中央銀行準備金a一般銀行存款a電子貨幣』依序排列的流通系統。理論上來說,貨幣的管制也得以實現。
但電子資金交易及電子貨幣,兩者皆俱有其它通貨流通所沒有的即時作業效率。再者,牽一髮動全身的金融業,勢必會起劇烈的變化。簡而言之,當所有的資金都是透過電腦流動時,『快』已經不足以形容其速率了。電子式錢幣每天的迴轉率不可能只有一次,三次也許都還是一個太保守的估計!此種『金額×速度=資金活動』,讓資金市場上金錢的流量擴大。影響所及,經濟變動的幅度,亦跟著急遽擴張開來。
金額流向可輕易掌握;循環速度倒是不易捕捉。其結果很可能是控制以金錢為主的經濟變難了。為因應市場情況,企業的決策時間被迫短縮,決斷次數被逼增加。
|